不只是封城
看到這則推文,非常能理解文中母子的心情。有不少台灣朋友說法國不願意犧牲少數人權益,所以只能選擇封城,但在位者從來沒有問過人民願不願意犧牲少數人權益,換取多數人封城?他們就是做了,而且其實很多數字根本無法查核,一切都是上面說了算,他們說什麼時候封城、宵禁,我們只能照做,語氣就像訓小孩「目前不打算宵禁……但是隨時有可能改變」,……我一直嚴重懷疑總理發言的時候花了很大的力氣不要笑出來。也就是同一批人自行決定只要自願在家隔離七天就好,遠不是台灣的14天+7天自主管理這種嚴格但有效的做法。媒體最喜歡報導那些犯規的人,「搶在宵禁前開趴」、「群聚狂歡」,但是卻沒關注沈默的大眾。所以如果你經常收看主流媒體,你會覺得法國人都不守法,但你卻看不到那些守法而默默承受後果的,另一種法國人。
如果大家要談尊重,所謂的尊重,是不是應該至少問過人民?沒有。那他們為什麼不問?為什麼堅持明明沒有用的封城?還是說他們志不在消滅病毒,是要藉著消滅病毒,達到其他目的?我周圍的法國朋友,是有一部份說「哎啊換成別人在馬恐龍的位置上也不見得做得更好」,但也有更多的人認為馬同志深得老大哥精髓。
根據報導,1/12孚日地區有位酒吧老闆自殺,馬恐龍向他致敬。說實話,我們不需要飄在空中的墓誌銘,我們要能夠掌握自己的命運!
自從去年10/29再次封城以來,現在雖變成宵禁(小型封城),但是餐廳和電影院等藝文場所仍然無法營業。業者雖然可以賣外帶,但是也有很多餐廳,如燒烤餐廳,並不適合賣外帶。那怎麼辦?而且他們還繼續收到營業稅通知,有人非常守法繼續繳,我並不清楚補助金發放的情形,但是我當時的雇主在第一次封城時就花了一點時間才拿到錢,但是手頭緊的時候,每一天都度日如年。
根據我的經驗,這種救急的事情,通常是隨著時間的拉長,補助金也越來越少,規定越來越嚴。這個月初我見到前僱主時,聽說他幾個在做連鎖酒吧的朋友現在也只能喝西北風,節儉度日,希望早日能恢復營業。
除了不能工作、工作消失這件事之外,推文中引用的文字還提到一個重點:孤獨。
「孤獨」很能代表我自從疫情爆發後在法國經歷「封宵」(封城+宵禁)的心情。
沒有工作,或者必須遠距離工作、因為「封宵」減少或者無法和親友團聚,相對而言讓收入減少的人失去社會支持。一位朋友昨天跟我說,出於疫情考量,他們聖誕節沒有回家和爸媽團聚。如果我是爸媽,我肯定會說,能諒解,但是好失落。
有些遭受家暴的婦女,「封宵」在家剛好給施暴者絕佳機會。而我,雖不是社交名媛,但以前也會跟朋友聚餐聯絡感情,或者在咖啡館裡談合作機會。自從「封宵」之後全都沒了,法國人習慣的吃飯時間是晚上七、八點,餐前酒吃喝墊肚子的時間大約是六、七點,現在一切只能網上。關於網路,我要說一句:我認為網路是趨勢,但網路不能取代真實的接觸,虛實結合是最理想的。但如果只有網路,我也會和推文中的兒子有相同的疑問:工作沒了、朋友沒了,最後只剩下自己,這樣的人生有什麼意義呢?這樣的人生要我體悟什麼意義呢?
正是因為如此,於是我就來到了看不見的圍牆的另一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