媽媽的公主病
娘娘特輯-Mama Mia!!,  自我成長

從媽媽的公主病康復

「媽媽的公主病」,這書名令我莞爾。西方公主對上東方娘娘,我不是心理治療師,卻也所見略同!雖然我在經歷失敗的人際關係後才想到這與母女關係之間的連結,但認清事實是療癒的第一步。

週二和師姊聊天後,我回想起更多的細節。我想起我媽好幾次在得知前夫生病後,要我「關心」我那斷絕來往的前夫。我還想起娘家親戚在我表示受不了我媽的時候,要我體諒我媽的喪夫之痛。

解讀:我的感覺不重要,我媽最重要。就因為我沒有把這幾年遭受的痛苦和打擊昭告天下,表示我應該反過來進一步繼續付出。別人的痛苦,特別是我媽的痛苦,比我的感受更重要。

閱讀全文: 從媽媽的公主病康復

這不表示我想要對她訴苦,絕對不要,因為那太過冒險,想像你的私事被一票跟你無關的陌生人知道,並且會被一堆無用的建議疲勞轟炸,這肯定會大於事情本身的傷害。

伴奏:當我媽說「你想太多了」、「我是為你好」的時候,當她講電話是為了講自己的事情,當你想要講你的事情,她就直接掛掉,連再見都不說的反應,代表她無法也不願處理別人的情緒,所以她就直接否認別人有情緒。

我現在才知道,我之所以長期缺乏自信,不是因為我的右眼長得很別人不一樣,而是因為長期被否認造成的內化。小時候沒有分辨能力,只會以為是自己的問題,不是父母的問題,因為小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可,所以小孩子會覺得是自己不好。長大了是否會自動意識到?並不會。

我很久以前就發現這關係的問題不在於她的嘮叨,但是卻因為不知道正常的媽媽是什麼樣子,而沒有辦法模仿。我自己當媽媽的時候只能自行發揮,但我不知道對不對。我只能盡量朝著想像的方向前進,這中間當然也走過一些彎路。

我發現我必須承認自己的媽媽永遠不可能達到我對一個母親的期待,才能停止一再受傷。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一個盡責的母親,甚至有人就是永遠也無法達到,而我就是碰到了一個這樣的媽媽。這不是抱持著「愛是恆久忍耐;又有恩慈;愛是不嫉妒;愛是不自誇,不張狂」,相信媽媽能改變能做到的。改變如果不是來自當事人,一切外在的努力都將流為徒勞的控制。

前夫曾經在生氣的時候說過「你跟你媽一樣」,這對我來說是嚴重的侮辱,因為我畢生用盡一切努力和她走相反的路。我希望向父親看齊,並且絕對不要跟母親一樣。但是法國人說Les chiens ne font pas des chats,狗生不出貓,我不可避免地會有些像我媽,因為我不能知道我不認識的行為模式。

這也就是為什麼我極力避免我媽要我走的道路;我媽要我唸教育學程,我就故意不去實習;我媽自作主張打電話去師大法語中心幫我應徵,我就故意不去當法文老師(即使私下我會想要試教);我媽要我保勞健保,我只願意保最低限度的健保。因為我媽習慣當公主,不問女兒意見,隨意食言。如果真的走上她希望的路,第一我會成為她炫耀的對象,第二我將不得不告訴她一切與職位有關的資訊,例如薪資、福利等,勢必與隱私說再見。

根據這本書,我現在屬於情感上的「獨行俠」。我選擇不談感情,是因為對自己挑選男人的眼光沒有自信,而不是因為恢復自信後,積極的選擇不要再有任何關係。

我還在療傷,還在學習切割,還在學習不就是不,還會反反覆覆。我在寫作裡找到一個出口,把我看到的傷害模式和負罪感寫進小說,給女主角一個理想的母親(但已經去世,因為我有點難想像正常的活生生母親),在續集裡給男女主角第二次再續前緣的機會。有時候我會覺得主角好像活過來了,好像他們有真實的生命。在校對的時候,有時會覺得這一句不像某位主角的個性,於是一改再改,有時找出了一條新線索、有時發現了她的語氣。這是一個讓我深深著迷的過程,我覺得自己就像福爾摩斯,寫作是我洞悉人性的紀錄,是一個沒有盡頭的旅程。…..

留下一個回覆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zh_TWChinese